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资讯 > 篮球资讯

CBA统治非参选NBA唯一标准,偏见!中国球员需文化革新。

直播信号

在没有登上CBA巅峰之前,不少人都会持有一种观点——“在没有统治CBA之前,就别做NBA的美梦了”。这样的论调在中国篮球界流传甚广,特别是在那些曾经或正在为NBA梦想奋斗的中国球员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。自姚明和易建联的时代之后,每当有新的中国球员想要在NBA闯出一片天地时,这样的声音总是如影随形。然而,这种看法是否过于片面和局限了呢?

就以即将参加2025年NBA选秀的杨瀚森为例,尽管他在最近的联合试训中表现出色,超越了许多人的期待,但仍有一部分球迷对他持怀疑态度。他们认为,杨瀚森在CBA联赛中并未展现出如同姚明那样的统治级表现,因此对其在NBA选秀中的前景并不看好。

这种论调很大程度上源于姚明的成功经历,被当作了衡量其他球员的“标准”。姚明在2001-02赛季的CBA联赛中场均贡献了令人震惊的32.1分、19个篮板、2.9次助攻、1.8次抢断和4.5次盖帽,投篮命中率高达72.1%,这样的表现堪称现象级。然而,我们是否应该将姚明的成功路径作为唯一标准,来衡量其他球员的未来呢?

事实上,参加NBA选秀的球员,并非都需要在本土联赛中达到“统治”级别。姚明的经历确实为球迷们树立了一个“标准”,但我们也应该明白,对于大多数球员来说,能够在参选前展现出自己的潜力和技术特点已经足够。像东契奇、文班亚马这样的球员,他们的优势在于年轻、有潜力以及某些突出的技术特点,而非所谓的“统治力”。

同时,NBA球队对国际球员的定位往往与他们在本土联赛的表现有所不同。对于大多数球员来说,“统治本土联赛”并非参选NBA的必要条件。相反,他们的可塑性和成长空间往往更受NBA球队的青睐。

放眼全球,许多国际球员在参选前并未在数据上达到顶尖水平,却在NBA的培养体系下实现了蜕变。比如字母哥在希腊乙级联赛的数据并不出众,但雄鹿队看中了他的天赋和潜力,最终培养成了攻防两端的超级明星。约基奇在欧洲联赛时的数据也并不显眼,但在掘金的培养下成为了最具统治力的巨星之一。这些案例都表明,NBA更看重的是球员的潜力、年龄和某些突出的技术特点。

对于杨瀚森来说,即使他在CBA初期并未展现出统治级的表现,但参选NBA的价值在于他的年龄、静态天赋和策应能力的稀缺性。他接触的更高阶训练和战术理念将有助于他技术的快速进步。因此,中国球员需要摒弃“唯数据论”,鼓励他们尽早接触顶级联赛,这样才能在全球竞争中重拾希望。

从王治郅到姚明、易建联,再到如今的杨瀚森,每一代中国球员的追梦历程都充满了汗水、挫折与希望。尽管成功者寥寥,但他们的坚持都在为中国篮球铺路。杨瀚森承载了中国球迷太多的期望,但无论结果如何,他敢于挑战的勇气已是中国篮球最宝贵的遗产。这条追梦之路充满了挑战和未知,但正是这些勇敢的尝试让中国篮球与世界保持对话的可能。

录像推荐
英超德甲法甲西甲意甲NBA

首页

足球

蓝球

录像

新闻